AM HCI Design Process

CON+ 獲得 SDN 國際服務設計大賽學生組 Winner
More

2012.06.16 Active

蘇兆懷(資工)說過程
-
App = Design + Code
toFuture是我的第二隻app,第一隻app是上學期Mike課作出來的XTongue,主打的點是透過語言交換學習,讓不同國家的人做文化交流。期末demo時唐老師也有來,也許還有點印象。提XTongue的原因是,XTongue的團隊三位都是資工背景,因此開發流程與toFuture完全不同,對我來說是一個很特別的經驗 – 與designer合作所帶來的不同。


XTongue的首頁、Logo等為某一位資工同學所設計,另一方面,toFurture為兩位設計師操刀設計。當然直接比較是不公平的,我並不想說哪個設計好壞,有趣的點在於,資工人對於UI的設計,是以UI元件出發,例如”這裡要用Coverflow顯示圖片,那裡用Gridview顯示”,另一方面,”設計人是以真實體驗為出發(仿真),或是以圖像表示(示意),來設計UI”。例如選色紙的設計,toFuture以一疊色紙展開,swipe的方式選擇,而一般來說,最直覺是用一個gridview來表示。(小補充,我們花了很多時間讓色紙排起來美觀)
-

哪種設計比較好? 或者我們該問,哪種設計比較”合適”。現今UI的標準,例如Button長的樣子、tableview的設計,是長期下來為了適應各種需求而發展出的設計,在大部份的情況下,它運作的很好。User被train,designer也被train,看到button就知道要按,看到table就知道可以scroll,這個世界運作的很好。toFuture打破了這個規則,這也是我最滿意的一點。ToFuture看起來美觀、一致且自然,更重要的是,它很有趣,我們盡可能讓UI貼近使用者真實經驗,在真實世界,紙張不會排成格子狀讓你選,而是層層疊在一起,你必需一張一張檢視。收到的信件,我們讓它掛在樹枝上,隨著使用者而搖擺。當你想看信,你必需將它從樹上”摘”下來,之後它會慢慢unfold,最後呈現出精心排版過的內容。我特別寫了一個物理引擎去讓繩子更像繩子,而初次在課堂上demo也著實讓大家驚豔。
 
聽起來好像很棒,以後我寫app一定要找一個designer! 是否經過designer的設計,UI就會更加好用? 基本上我們也是收到了一些意見,認為某幾個部份做的不好。例如首頁的功能圖示會讓人confuse、new的圖示沒有按鈕的樣子、選紙張不知道是選最上面那張、不知道紙飛機能拔下來等。
-

這些情況在XTongue裡幾乎沒有發生,原因很簡單,我們用的都是原生的UI,中規中矩。為什麼到了to:Future,這些問題反而出現了? 我認為原因有兩個,一是designer對affordance的認知,二是創新UI的原罪。我所觀察到的是,designer以圖像思考,對他們而言,對於圖像的sense大於一般人,他們認為”足夠表達”時,一般人可能無法理解。我們很多設計是沒有考慮affordance這件事,例如一個能被按的元件,長的就不像能被按。我不知道這樣設計背後的原因,也許因為美觀,但我想argue的是,很多時候我們不能兼顧,新的東西,很多時候使用者都要花一點代價”學”一下,才會發現它好用,我們不該因為這個設計不夠直覺,要”學”一下,就否定它。

“直到學了Design Thinking,我才知道原來大學4年來的討論方法,都是錯誤的”。也許從寫遺書變成寄信給未來,旁人會覺得怪異、可笑,把我們的發想過程列出來,你會發現一篇精采的故事。這就是Design Thinking。XTongue的設計,完全是run在三個人的腦袋中,從決定要做關於語言交換,到最後UI的流程。大學四年,沒有人教我們該怎麼”討論”,怎麼”發想”,怎麼”收斂”。管理學有帶到一點,但只是書中條列的名詞。KM也許有講到,但也沒有真的去執行。當了openHCI的助教和這學期的AHCI,我自認為了解該怎麼”討論”。管院有多套制式的流程,什麼整體、個體環境分析,5力,SWOT分析,照著做就能寫出一篇還”能看”的報告,其實討論也是,”Design Thinking”有一套流程,不一定全部照著跑,但參考一下,會對整個討論的過程很有幫助,說穿了就是管院那套,但不得不承認,很有幫助。

在與Designer和Programmer合作的方面,我覺得我們算是幸運到不能再幸運。首先我們每個人都有寫app的經驗,還有奧林匹亞國手在其中。一切都是這麼的完美。唯一的缺點是,Designer與Programmer的交流不足,例如我們有關於美工的部份全由designer做,海報、影片他們全攬,程式則是我們全包,唯一的交集是設計、思考的部份,和最後merge的時候,會抱怨一下規格不符要重畫。從某方面來看,專業分工是件好事,但以學習的角度來看,我也很想學習畫點東西呀!!!我有試著讓designer動code,改幾個參數可以改變UI的layout,讓他們照心中想要的去調,我發現效果很好。(正確的作法是,寫一套可以拉UI的工作讓designer去拉,但我們沒有時間)
-

最後談一下我個人寫app的小心得,解答一下老師對於我們怎麼一開始用Windows Phone,後來又改成iOS的疑問。C#語言天生的優勢加上微軟在開發工具上多年的經驗,我覺得WP是三大平台中,開發最快速的一個,也是我最熟悉的一個。有本教WPF的書名叫”Applications = Code + Markup”,markup可以想成是程式的外觀、UI,也就是我們可以用紙板或是模擬表達的部份。我非常喜歡這句話,因為它點出了在程式的設計中,不止有code,markup也是一樣重要。基於這點,WP開發過程中markup的設計工具非常完整,”基本上不用寫一行code就能完成許多事”。所以一些快速的prototyping,我會選用WP。